阿里巴巴旗下出口電商平臺速賣通公布了2017年招商及考核標準,延續其此前向B2C轉型的方向,明年的重點圈定在品牌化和本地化兩大關鍵詞上。
早期進入速賣通平臺的門檻并不高,導致大量的低端賣家涌入平臺,也帶來了價格的惡性競爭,給平臺帶去一些不良的影響。因而速賣通從2015年開始轉型,從收年費門檻開始引導中國的跨境電商企業向跨境電商品牌化,品質化發展。2017年,速賣通的繼續加大了賣家的篩選力度。面對速賣通2017年的新政策,中小賣家該如何應對?
本文從三個方面深度解讀2017年新政策以及中小賣家面對速賣通政策調整睥應對措施。因篇幅有限,本文分三個部分進進展現,分別為:速賣通2017新政策解讀(一)、速賣通2017新政策解讀(二)、速賣通2017新政策解讀(三)。
二、中小賣家小心!考驗實力的時刻到了
對于中小賣家而言,速賣通明年的政策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
1、關閉個人賬戶,新賬戶需以企業身份注冊,直接提高了賣家門檻。
自2017年1月1日起,速賣通平臺將關閉個人賬戶轉為企業賬戶的申請入口,所有新賬戶必須以企業身份注冊認證。這意味著,未來,速賣通會提高賣家的門檻,其核心資源會逐漸傾向于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優質外貿出口制造企業,甚至是特色的供應鏈優勢企業。這對于實力較弱的個人賣家而言,若是想注冊空殼公司加入速賣通,可能會得不償失。
2、對于商品服務的考核更加嚴格。
從2017年2月起,速賣通平臺將啟動商品服務指標考核。根據消費者評價、售后維權等情況(重要指標近30天商品貨不對版糾紛率),對影響消費者體驗的商品實行預警,同時對嚴重影響消費者體驗的商品實行退回。
在速賣通,其更多的規則還是偏向于買家。因為平臺的發展更多是靠買家的用戶體驗,但目前中國很多普通傳統外貿企業還是有很多缺點和不完善,這項新規定或許對于一些發展中的跨境賣家會產生沖擊,比如客戶爭議的時候,若平臺明顯偏向買家,小賣家的損失會比較慘重。
因而未來要在速賣通真正有發展,需要有一流的品質和服務,這對于中小賣家而言也是一個經歷傷痛的成長過程。
3、技術服務年費未來可能會增加。
2015年,速賣通開始陸續對一些商品類目征收技術服務費和年費。而其公布的2017年度各類目技術服務費年費表,大多品類如服裝、箱包鞋類、珠寶配件、美容、運動以及3C數碼等的技術服務費年費為1萬元,而某些品類如情趣用品、平衡車、電子煙以及手機則收3萬元。
從目前形勢來看,速賣通的技術服務年費并不是太高,但速賣通是想通過征收費用的方式,簡單直接地淘汰一些劣質的跨境電商賣家。對于跨境的價值而言,未來可能速賣通平臺的價值會超過天貓和淘寶,因此預期速賣通的技術服務年費還會增加,這對于小賣家而言,也是一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