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旗下出口電商平臺速賣通公布了2017年招商及考核標準,延續其此前向B2C轉型的方向,明年的重點圈定在品牌化和本地化兩大關鍵詞上。
早期進入速賣通平臺的門檻并不高,導致大量的低端賣家涌入平臺,也帶來了價格的惡性競爭,給平臺帶去一些不良的影響。因而速賣通從2015年開始轉型,從收年費門檻開始引導中國的跨境電商企業向跨境電商品牌化,品質化發展。2017年,速賣通的繼續加大了賣家的篩選力度。面對速賣通2017年的新政策,中小賣家該如何應對?
本文從三個方面深度解讀2017年新政策以及中小賣家面對速賣通政策調整睥應對措施。因篇幅有限,本文分三個部分進進展現,分別為:速賣通2017新政策解讀(一)、速賣通2017新政策解讀(二)、速賣通2017新政策解讀(三)。
一、品牌化成大勢所趨
在速賣通的明年招商細則中,其明確表示2017年將啟動全行業商標化,自1月1日起,新發產品的“品牌屬性”必須選擇商標。3月1日起,平臺將分批次執行在線產品“品牌屬性”必須選擇商標的編輯功能。這意味著,速賣通平臺出海產品無商標時代即將結束。
從外貿大環境來看,中國制造從廉價代工走向全球品牌升級的拐點是大勢所趨。因為差異性的品牌競爭才能凸顯企業的價值優勢,中小企業會逐漸向產業鏈的更高端發展,實現產品的附加價值,最終讓外貿出口企業走上一個更高端的優質發展道路。速賣通對于品牌化的要求,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商品商標,對于品牌的客戶體驗度、滿意度以及品牌的影響力將是更嚴峻的考核指標。
在注冊新品牌上,速賣通有以下5種限制:1.與速賣通已有品牌、頻道、業務或類目相同或近似的品牌;2.包含行業名稱或者行業熱搜詞的品牌;3.包含知名人士,地名的品牌;4.與知名品牌類似的品牌;5.不接受純圖形商標。
這些限制對于已經具備出口品牌的外貿企業是有優勢的,而對于需要新注冊品牌的外貿企業,則最好咨詢專業的外貿商標品牌代理機構,以免撞上硬性槍口。
此外,有三種對品牌的違規使用,速賣通會終止其在平臺的經營。1. 該品牌商品由不具備生產資質的生產商生產,不符合國家、地方、行業、企業強制性標準;2.該品牌經判定對他人商標、商品名稱、包裝和裝潢、企業名稱、產品質量標志等構成仿冒或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
這意味著,速賣通也更加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從商標品牌知識產權到設計專利等。重視知識產權意識,這對于有優質供應鏈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可提高其競爭力,而這也會削弱單純貿易型的流通性的出口企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