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阿里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東南亞電商lazada,標志著阿里發力新興市場的戰略眼光。
據悉,東南亞、拉美、非洲等地電商仍然處在國內2010年之前的高速增長期。看到新興市場的發展潛力,國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早已盯著這一具有發展潛力市場,并斥資10億美金于以收購,由此可知阿里下一步的戰略轉向,同時也體現出口電商的機遇所在。
近年來,國內電商平臺不斷的提高門檻,實際上不僅是國內電商的門檻在提高,在曾經的跨境出口主戰場——歐美市場,主要電商平臺的門檻也在提高。亞馬遜對賣家資質嚴格把控,沒有過硬的產品和完善的售后支持無法入駐亞馬遜平臺。即使被認為比較寬松的eBay,今年也在逐漸提高門檻。一位長期通過eBay銷售電子配件的賣家告訴記者:“以往手機殼之類我們通常發國際小包,現在eBay規定必須有一定比例發掛號包裹。利潤不高的產品已經沒辦法做了。”
對于中國制造而言,亞馬遜、eBay的門檻提高也并非壞事。黃子榮認為,中國制造的價格優勢仍然存在,品牌、售后能力的提高對于進軍全球市場都是利好,尤其是對于進軍仍然是跨境電商藍海的新興市場。
其實,無論是對于國外品牌進入中國,還是對于國內品牌進入新興市場,都是挑戰和機遇并存。國外品牌對中國的電商政策和消費習慣等通常不夠熟悉;而中國賣家進入新興市場,更是要面臨國外電商物流、支付等基礎設施不完善,自身營銷、售后服務欠缺等諸多問題。
據了解,即將于8月24日舉辦的上海IEBE展,除了有海外平臺前來尋找優質中國賣家,亞洲、歐洲部分國家的化妝品、保健品等企業也將組團參展,與國內電商平臺尋求合作,這對國內商家尤其是做出口電商商家來說是一個好機會。